【本報綜合報道】據香港中通社8月12日消息,中美雙方當日發佈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,互相暫停實施24%關稅,為期90天。
調整不可靠實體清單措施
綜合消息,中國從8月12日中午12時01分起,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025年第4號公告,同期暫停對美國商品加徵的24%關稅,保留10%關稅,並根據日內瓦聯合聲明,暫停或取消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。公告強調,此舉旨在落實中美經貿會談共識,促進雙邊貿易穩定。
美方同樣從當日起,再次暫停24%的關稅,為期90天,同時保留對商品加徵的剩餘10%關稅。這一決定基於5月12日日內瓦經貿會談、6月9至10日倫敦會談及7月28至29日斯德哥爾摩會談的共識,旨在落實雙方承諾,緩解貿易緊張局勢。
而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2日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。
據中國商務部官網消息,發言人說,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》、《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》及有關規定,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於今年4月4日和9日,將17家美國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,禁止上述企業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,以及在中國境內新增投資。為落實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共識,自今年8月12日起,繼續暫停4月4日公告(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〔2025〕7號)相關措施90天,停止4月9日公告(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〔2025〕8號)相關措施。根據《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》相關規定,中國內地企業可申請與上述實體進行交易,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將進行審核,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予以批准。
至於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方面,發言人說,根據出口管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,商務部於今年4月4日和9日分別發佈了第21號和22號公告,將28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,禁止向其出口兩用物項。為落實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共識,決定自今年8月12日起,對於今年4月4日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的16家美國實體,繼續暫停上述相關措施90天;於今年4月9日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的12家美國實體,停止執行相關措施。
此前,5月12日日內瓦協議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從145%降至30%(含10%基準關稅及20%芬太尼相關關稅),中國對美國關稅從125%降至10%。
全球市場迎來短暫穩定期
分析指,此次90天關稅休戰舉措標誌著自去年以來雙邊貿易摩擦的又一次緩和,為全球市場迎來短暫穩定期,促進企業恢復經貿合作,並為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提供支持,同時對資本市場產生積極影響。
不過,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指出,該休戰期僅為暫時性緩衝,談判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,可能導致企業在長期投資與生產規劃上持謹慎態度。此外,中美貿易關係的波動已促使全球產業鏈加速重組,企業被迫調整生產與銷售佈局,部分將面臨成本上升與供應中斷的風險,對全球經濟的深遠影響仍待觀察。